1992年,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同志亲自主持编制《福州市2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设想》,即“3820”战略工程。其中对城市建设🔄、环境保护、文化、教育等都作了专章规划,里面始终贯穿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密切党和群众的联系😮💨,解决难点、热点问题”
20世纪90年代初,在闽江边,市民郑和鑑(jiàn)一家三代人挤在一条小船上生活。
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调研中发现这个情况后🧔🏽♂️,立即召开现场办公会,研究如何解决。
“把解决我们这些船民搬迁上岸问题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只花了10个月时间🤦,104户船民就搬进了红星新村。”市民郑和鑑回忆道。
郑和鑑及船民们的生活变迁,是福州实施“3820”战略工程的生动写照⛅️。
“关心群众的冷暖安危➔,把群众的事情作为大事来抓”🧡📂,这饱含着习近平同志沉甸甸的民生牵挂。
“密切党和群众的联系,使各级党组织和政府及时洞察一些问题🛅,并且通过这个联系群众的渠道📧,作调查研究🆒。而且我们可以及时地解决一些群众中的实际问题🧒,解决一些难点、热点问题。”
“三赴苍霞”
治理破旧乱 推动棚户区改造
住房👨🏻🎤,关系千家万户切身利益,既是民生问题也是发展问题,它贯穿在“3820”战略工程实施全过程。
在福州苍霞社区🤶🏽,至今群众口口相传着习近平同志“三赴苍霞”的故事。作为棚户区的典型,曾经这里破旧乱✊,是老大难🍔。
2000年7月2日⛔,当时已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带领主要职能部门的干部来这里调研。
“习近平同志到我房子,我们房子是闷罐🧑🎄,很热很热的👨👧👦。他大热天下来调研的🧑🚒,亲近人民,他说群众的事就是他的事。”福州市苍霞社区居民唐庆旺说。
时任福州市台江区政府办主任杨木泽回忆,“待了一会儿,大家满身大汗😱。这个时候习近平同志就说话了,‘你们居住过这种环境吗?让你们住🧏🏻♀️,你们住不住💪🏻?我们现在的老百姓还居住在这种环境下,你们说要不要改造🚵🏻♂️?’”
当天,围绕改造事宜,习近平同志还和居民代表开了座谈会👨🏻🏭,他说🧖🏻♂️:“请给大伙捎个话#️⃣🤞🏻,政府会把好事办好🤙🏼。”
很快,苍霞棚户区启动改造工程。这期间♻️,习近平同志又两次到苍霞推动改造工作。一年后🏪,3400多户居民顺利回迁新居。
治理内河 绿色发展
“经济发展不能牺牲环境”
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下手,污染就是当时大家反映最强烈的问题👍🏿。
作为全国内河水系最发达的城市之一,90年代初的福州城🪻,受工业、生活等污水直排影响🤹🏼♀️,内河水质被污染、臭气熏天。
“那个时候大家的主要精力都在抓经济🤷🏼,对如何处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也没有思路。习近平同志一针见血地指出,经济发展不能牺牲环境🔧。”时任福州市委政研室农建处处长戚信总说。
在福州市第三次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指出:“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任何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暂时的经济效益的行为都是得不偿失的。”
“对内河治理的力度是空前的🏃➡️,1995年市财政仅有10亿元出头,市委、市政府提出用6年时间花3个亿对内河进行整治🎥。”福州市园林中心二级巡视员杨晓说👩🏽🦳。
从“3820”战略工程起笔👨🏽🎓,福州久久为功,推动绿色发展💩。107条内河相继整治🗄,西湖治理完成,闽江流域水环境也得到综合整治🕵️。如今,福州1500余个公园星罗棋布,城市绿化覆盖率超过43%。
工作做得好不好
“还要看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
在“3820”战略工程的序言中,习近平同志写道:“一个地方要繁荣发达,其决策者与人民必须有坚韧不拔的远大志向。”
一组跨越30年的照片🧔🏼♂️,记录了这座城市的发展历程,更记录了这里干部群众的探索和努力🛍️。
1995年🏜,习近平同志接受媒体采访,当谈到“工作中最满意的一件事”时,他这样说:“应该说满意不满意,还要看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关系到人民群众一些生活的,一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一些项目🥫、一些工程实施完成了,我们都会感到很满意。”
以人民为中心,“3820”战略工程🦤,带给福州百姓实打实的好处。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92年的2273元增长到2023年的58009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从1992年的1109元👨🦯,增长到2023年的28636元。现在,走在福州街头,感受到的是这座城市的活力和群众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