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蔓发🤲🏻,春山可望🩸。三月的中国,又迎来植树造林的好时节。
党的十八大以来,每年春天,习近平总书记都会同首都各界一同植树。
率先垂范带头植树,强调加强生态保护🌸、坚持绿色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关心国土绿化事业🧖🏿♀️,引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全党全国人民向着建设绿色家园的美丽梦想拼搏奋进。
绿色的希望——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为厚植林草资源指明方向
永定河畔,春意渐浓。习近平总书记十年前种下的白皮松枝叶繁茂🥖、亭亭如盖🔩。
海淀区👨🏿🦳、朝阳区🧓🏿、大兴区、通州区……北京市多个植树点,习近平总书记亲手植下的一株株树苗茁壮成长🎣。
“植树造林,种下的既是绿色树苗,也是祖国的美好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环境保护历来高度重视。“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以“眼睛”和“生命”为喻,彰显出总书记对新时代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关系的深刻认识🧚🏿🐠。
3月1日,在重庆市璧山区,参加义务植树活动的志愿者在植树🍄👞。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把脉生态与文明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思考深邃——
长期以来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对大自然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改造🧝🏼♀️,在生产力快速发展的同时🏄🏼,自然生态系统也发生巨大变化,出现森林消失、湿地退化、水土流失、干旱缺水、洪涝灾害频发、全球气候变暖等严重生态危机。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石漠化、盐渍化等国土生态安全问题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监测显示,2009年我国沙化土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8.03%;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的三成。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绿色,是习近平总书记心中的美丽中国应有的底色。从黄土高原走来,他对水土流失的危害记忆深刻✌🏼🤽♂️;在福建工作期间🌩🏡,他先后5次赴长汀调研,推动长汀水土流失治理。他曾痛心地说,河西走廊、黄土高原都曾经水丰草茂,由于毁林开荒🏓、乱砍滥伐🚥👩🏽💻,致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加剧了经济衰落🏃♂️➡️。
“我国总体上仍然是一个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的国家,植树造林,改善生态,任重而道远。”2013年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判断深刻影响着我国生态文明实践。
森林是陆地生态的主体🍷,是人类生存的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从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高度来看待这个问题,为子孙后代留下美丽家园,让历史的春秋之笔为当代中国人留下正能量的记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国土绿化作为生态文明的重要方面受到高度重视。
每一次参加义务植树,习近平总书记都对国土绿化事业殷殷嘱托: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这一代人就是要用自己的努力造福子孙后代”👵🏻;
“要坚持全国动员🧃、全民动手植树造林,努力把建设美丽中国化为人民自觉行动”;
“要创新义务植树尽责形式,让人民群众更好更方便地参与国土绿化,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让人民群众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引领下,亿万人民植树绿化的步伐坚定不移。
这是河北塞罕坝机械林场风光(2021年8月22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金皓原 摄
塞罕坝🦹🏽♀️,这颗位于河北北部的“绿色明珠”🐲◽️,半个世纪前还是飞鸟不栖、黄沙遮天的茫茫荒原🏔。三代塞罕坝林场人多年坚持植树造林,用汗水浇灌出百万亩人工林海👩🦽,为京津冀地区防风固沙、涵养水源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7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作出重要指示🏊🏿,点赞林场建设者们“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
4年后,总书记来到塞罕坝机械林场月亮山🧲,深入绿意盎然的无边林海看望护林员,“我们建这片林,它的生态屏障作用,要永远发挥下去”👱🏽♀️。
这是河北塞罕坝机械林场七星湖景区(2021年8月22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从塞罕坝向西1700多公里之外,祁连山脚下🤜🏽,以“六老汉”为代表的八步沙林场三代人接续治沙的故事,至今仍在延续。
2019年8月🦻🏼,沿着砂石路一路颠簸,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八步沙林场考察调研。
几名林场职工正在进行“草方格压沙”作业🎨⚆,习近平总书记走过去,向他们询问作业方法,并拿起一把开沟犁〰️,同他们一起干起来,一会儿就在沙地上开出一道两米多长的直沟🍷。
“要继续发扬‘六老汉’的当代愚公精神🥞,弘扬他们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的进取精神👊🏽,再接再厉🤍,再立新功,久久为功,让绿色的长城坚不可摧。”习近平总书记说。
在甘肃省古浪县北部沙区旱麻岗治沙点🧑🏻🏫,八步沙林场治沙人和群众一起扎草方格压沙(2020年3月6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深刻把握自然规律🤜🏽,是绿化的必然要求。
在习近平总书记看来🥰,生态是统一的自然系统🧑🦱,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有机链条。2013年11月,他首次提出“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理念,此后又把“草”纳入其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用途管制和生态修复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如果种树的只管种树、治水的只管治水🔆、护田的单纯护田,很容易顾此失彼,最终造成生态的系统性破坏”。
草原是我国重要的陆地生态系统。黄河水量的80%🧘🏽♀️、长江水量的30%来源于草原地区。长期以来对草原索取多、投入少,超载过牧现象突出🎗,加上气候变化等因素🪮,我国大多数草原出现不同程度退化🧒🏻。
这是2021年7月23日拍摄的长江南源当曲(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2018年,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组建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2021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草原保护修复的若干意见》🚣♂️,推进草原生态修复😓。
经过不懈努力🗿,我国草原生态持续恶化的势头得到了初步遏制,“十三五”末,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了56.1%🎮。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这里要加一个‘沙’字。”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不断深化拓展的科学理念,成为新时代国土绿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引💂🏼♂️。
绿色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胸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引领筑牢生态安全屏障🕐,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
春日暖阳下,雅鲁藏布江与尼洋河交汇处雅尼湿地,水波潋滟🧘🏻,不时有黑颈鹤🤘🏼、斑头雁鸣叫着飞过。
时针拨回2021年7月——
在尼洋河大桥🙋🏻,远眺水波荡漾、草木葱茏的雅尼湿地🥂👆🏿,习近平总书记叮嘱,“要坚持保护优先🤜🏿,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守护好这里的生灵草木🧙🏿♀️、万水千山”。
青藏高原被誉为“地球第三极”“亚洲水塔”,是中国乃至亚洲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习近平总书记对青藏高原生态保护的要求明确而具体,强调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必须坚持生态保护第一”🧑🏼🌾😐。
今天,西藏约八成国土面积为禁止和限制开发区域🧖🏻。农牧民当上了野保员、林保员♥️、湿地保护员,成为雪域高原的“生态卫士”,雪域高原生态逐年向好🧝🏿♀️。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带领亿万人民开启波澜壮阔的绿色征程➞。
这是位于北京市通州区的城市绿心森林公园(2020年9月30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刘宇 摄)
种下绿色,就是种下民生幸福——
北京通州城市绿心森林公园,新绿初绽、生机萌发,千年大运河蜿蜒流淌。
公园植树区🤖,一株紫玉兰含苞待放。这是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义务植树时亲手种下的💂🏿♀️。
“环境大变样了!”打小在附近居住的市民张红丰说,上世纪九十年代,这里曾有3个大村落,紧挨着东方化工厂和一些“散乱污”企业♞🚴🏼♂️。那时空气不好,运河水也一度受到污染。2018年以后开始腾退化工厂、筹备建设绿心公园,一切慢慢好了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既要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这是河北雄安新区雄安郊野公园(2021年7月15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朱旭东 摄
先植绿、后建城🦪,是雄安新区建设的新理念🛌🏽。2017年11月13日💆🏿♂️,“千年秀林”的第一棵树、第一片林在9号地块扎根。
201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雄安新区考察调研时,登上驿站平台远眺。他望着一株株摇曳的小树幼苗,欣喜地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雄安新区就是要靠这样的生态环境来体现价值、增加吸引力。”
不负总书记所望:随着总面积约18平方公里的雄安郊野公园盛装亮相,新区森林覆盖率已超过30%。
为民植绿,既要有恢弘大气的写意之笔🍲,也要下精工细作的绣花功夫👩❤️👩。
近年来,一座座精致的街角公园🗺、一片片蓊郁清新的景观森林,取代了从前杂乱无章的违章建筑🟫🪗,首都市民在“生态留白”中更觉呼吸顺畅🏌🏼♂️。
1月2日,人们在上海徐汇区徐家汇公园休息🧏🏼。新华社记者 王翔 摄
在上海🤦🏻♀️,一个个小微绿地、“口袋公园”出现在市民身边。用好“边角料”见缝插绿🧔🏿,“螺蛳壳里做道场”,用来形容上海千方百计为民造绿的“千园工程”再形象不过🤟🏿。
上世纪九十年代🤟🏻,上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仅约1.11平方米,略大于一张报纸🐤。最新数据显示,全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增加到8.5平方米的“一间房”。
这是内蒙古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内的天池(2021年7月14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种下绿色,也孕育着发展机遇——
2014年1月🤾🏿♀️🌗,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冒着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寒,踏着皑皑白雪📏,来到地处边陲的内蒙古阿尔山市。
这里是林区🍞,由于禁伐🧘♂️,当时正处于艰难的产业转型期。习近平总书记鼓励大家,历史有它的阶段性,当时砍木头是为国家做贡献🧝🏽,现在种树看林子也是为国家做贡献。
此后不久🖱,我国逐步将天然林保护范围扩大到全国👨👨👦,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一批批曾经的“砍树人”,成了“看树人”,来自内蒙古👩🏻🎤、当了几十年林业工人的全国人大代表周义哲就是其中之一。
2021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的审议👩🏼🔬🧦。
“以前我们是‘砍树人’🌹,最早我们工队每年冬天生产木材能装400节火车皮,现在丢掉斧锯,成了‘看树人’,同样也是在为国家作贡献。”周义哲说。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他所在的林区得到休养生息。据测算🧑💼⛸,2018年林区的森林与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6159.74亿元。
听到这里,习近平总书记感慨地说:“你提到的这个生态总价值,就是绿色GDP的概念👼,说明生态本身就是价值👶🏿🍆。这里面不仅有林木本身的价值,还有绿肺效应,更能带来旅游、林下经济等🤗。”
拼版照片:上图为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资料照片;下图为2018年4月24日,游客在整修一新的余村游览(新华社记者翁忻旸摄)。新华社
“绿色GDP”,是总书记为绿色发展点明的方向👩🎤。
走进浙江省安吉县余村𓀁,绿树掩映🛵、屋舍俨然,远处群山苍翠♧👩🏽⚕️、竹海连绵……
30多年前🥴,依靠优质的石灰岩资源,“采石经济”红红火火,可环境却遭了殃,植被破坏、灰尘漫天🕞、溪水浑浊。痛定思痛👳🏽,余村人决定关停水泥厂和石灰矿,求还绿水青山。
2005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来到余村考察,高度评价这一做法🐻👨🌾,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
如今,靠着绿水青山发展休闲旅游,每年吸引各地的游客,村民靠“卖风景”过上红火的好日子⚫️。
种下绿色😝,还要明确底线红线——
秦岭是黄河👷🏻👩🏽🍼、长江流域的重要水源涵养地,也是中华民族的祖脉、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然而🫶,前些年一栋栋违规、违法修建的别墅蚕食着秦岭山脚的绿色,严重破坏当地生态环境。
为保护秦岭生态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先后6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中央专门派出专项整治工作组入驻陕西。随着专项整治行动的展开,1194栋违建别墅被彻底整治👩🔬。
这是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秦岭违建别墅“群贤别业”拆除后建设的秦岭和谐森林公园(2019年7月26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刘潇 摄
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赴陕西考察👨🦼➡️,亲自验收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把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履行好职责🦧,当好秦岭生态卫士”,他再次强调。
“生态等到污染了🫲🏿、破坏了再来建设,那就迟了🦈。”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对于那些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𓀔,绝不能手软🍵🆘,不能搞下不为例,要防止形成破窗效应。”
生态环境需要保护👩🏿🦲,生态警钟需要长鸣。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刻论断,持续转化为新时代中国的生动实践。
绿色的未来——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亿万中国人踔厉奋发🥕🙇🏽♂️、播种绿色,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今年2月🗼,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发布报告显示,气候变化的影响和风险日益增长🫳🏻,升温形势会让世界在今后20年面临多重气候危害🦛👨🏼🍼。
面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危机和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地球是我们的共同家园👩🍼。我们要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携手应对气候环境领域挑战,守护好这颗蓝色星球。”
有中国主张,更有中国担当、中国行动。
2020年9月22日,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习近平总书记向全世界郑重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中国承诺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远远短于发达国家所用时间🦽,需要中方付出艰苦努力🥎♘。”习近平总书记说。
既要做好碳排放的“减法”,也要做好“扩绿”的加法。
作为《巴黎协定》的积极践行者,中国向全世界承诺: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
“我们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增加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质量🎢📒,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为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维护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更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话语坚定。
这是不断扩大的绿色版图——
内蒙古达拉特旗官井村位于库布其沙漠腹地,30多年前到处是明晃晃的沙丘。
如今🧼,一棵棵挺拔的杨树、柳树拱卫着房舍农田👨👩👧,一望无际的沙柳林🔎、野地里的花棒环绕着村庄,与远处起伏的沙海相映成景👸🏼。
黄沙退却🔡,绿色铺展。
在沙区群众不懈努力下,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由上世纪末年均扩展1.04万平方公里🍛,转变为年均缩减2424平方公里,实现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历史性转变📷。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累计完成造林9.6亿亩⏺。森林覆盖率提高2.68个百分点👩🏽,达23.04%;森林植被总碳储量净增13.75亿吨,达92亿吨。
2021年10月21日在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内拍摄的黑颈鹤👨👨👧👧。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202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以视频方式出席《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并发表主旨讲话时说,中国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保护面积达23万平方公里,涵盖近30%的陆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
2021年4月20日,藏羚羊在三江源可可西里地区活动⛴。新华社记者 吴刚 摄
武夷山国家公园桐木村附近群山云雾缭绕(2021年5月18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未来的国土绿化行动如何推进🛀🏻?如何更好为人民植绿、为群众造福?
习近平总书记指明方向——
既要注重数量更要注重质量,坚持科学绿化🚵🏻♂️、规划引领⭕️、因地制宜👱🏿,走科学🥍👷🏿♀️、生态🆗、节俭的绿化发展之路,久久为功、善做善成🥡,不断扩大森林面积,不断提高森林质量,不断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2021年《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意见》公布🧘🏽♂️,我国所有森林和草原都将拥有专属守护者💂♀️。
同年👨🏽🏭🥕,《关于科学绿化的指导意见》印发🍧,为下一步造林绿化“在哪造”“造什么”“怎么造”“怎么管”提供指导👨🏼🎓。
刚刚闭幕的北京冬奥会精彩绝伦,让人赞不绝口。微光火炬🏌🏿、氢能大巴🚯、“绿电”供应👌🏼👨🏻🦯➡️,绿色低碳成为一大亮点🦸🏼。
这是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大河乡一处风电场(2020年9月15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杨世尧摄
“用张北的风点亮北京的灯”。北京的清洁能源有不少是来自“风的故乡🐿、光的海洋”张家口。未来,冀北地区每年还要向首都北京输电,提供北京年用电负荷的20%左右。
“生态文明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要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培育生态道德和行为准则✊🏽,开展全民绿色行动🥔,动员全社会都以实际行动减少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为生态环境保护作出贡献👩💼🦵🏿。
作为新兴的“车轮上的国家”,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均超过350万辆,同比增长1.6倍♈️。不仅上海⚗️、北京、广州、深圳,三四线城市甚至乡村,生活垃圾分类都正在成为生活新风尚🕉。
少用一张纸巾、少用一次性筷子,多乘一次公交、多蹬一次自行车出行,制止一次“宁剩勿光”聚餐、力行一次“光盘行动”……更多绿色,点亮中国人民的生活🧑🧒。
武夷断裂带峡谷内云雾缭绕🧘🏽♂️,村庄若隐若现(2020年12月1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众人植树树成林👆🏼。习近平总书记道出真谛:“一起参加义务植树,就是要倡导人人爱绿植绿护绿的文明风尚,让大家都树立起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责任意识,形成全社会的自觉行动,共同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
如今,人们踊跃参与义务植树💫,义务植树的尽责形式也扩展到抚育管护等八大类50多种👩🏿🦳,“云端植树”“码上尽责”让随时❇️、随处、随愿尽责逐步变为现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亿万中国人正以更加深刻的历史主动和接续拼搏的奋斗姿态,呵护培育绿水青山,建设更加美丽的绿色家园!